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需手法辅助排便。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好发于孕产妇和老年人群。我国成人患病率为7.0%~20.3%,老年人患病率为 15%~20%,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便秘,让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肠道。
危害
对老年人来说,看似十分寻常的便秘更是隐患重重。如果年龄较大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在排便用力时,血压会比平常高,机体的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出血、中风猝死等。长期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会直接引发或加重肛门直肠病变。同时,长期便秘还会给老人带来很多不适症状,如食欲不佳、疲劳、失眠等,长此以往严重影响老人身心健康。
为什么会便秘
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如肠道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及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钙剂、止泻药)三大类病因所致。
1.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脏器功能发生生理性衰退,牙齿松弛脱落、肠道蠕动能力下降、肠道神经敏感性下降,肛门括约肌松弛,容易导致便秘。
2.老年人消化功能也随之减弱,且多合并有各类慢性疾病、年老体虚、食量不足或运动量减少、长期卧床等可致胃肠运动减弱,肠内容物通过迟缓,粪便内水分过度吸收,容易导致粪便干结。
3.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老年人的牙齿脱落后只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含纤维多的食物摄入减少,或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均可导致便秘。
防止便秘,最重要的是老年人要有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养成排便的生物钟。建议在早上起床后或者早餐后尝试排便,排便时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读书、看报纸、听广播、玩手机等。另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如何缓解便秘
1.定时和主动饮水 建议早起喝2~3杯水,如无禁忌,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每次50~100毫升,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2.膳食纤维不易被分解且具有亲水性,能形成较多的食物残渣,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25克/天),可以通过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保证这一点。有些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口感较差,可以烹饪加工改变口感,也可以买一些膳食纤维补充剂。
3.进行适当运动,散步、太极拳等都可以,避免长期坐着,如身体允许,可做盆底肌运动、腹部体操、腹式呼吸等。每天早晚以两手相叠揉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100次,也可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助消化、通肠胃,从而促使大便顺畅排泄。
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 便血、黑便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 腹痛持续加重或触及腹部包块。
3. 便秘合并发热、贫血、乏力。
4. 意外的体重下降。
5. 血肿瘤标志物升高(比如癌胚抗原)。
6. 有结直肠腺瘤史及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