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忽视的“隐形杀手”—肾性骨病,肾病患者不得不防!时间:2025-09-05 浏览量:13 来源: 作者:大家都知道肾脏是身体的“排污站”,负责把身体里的废物排出去。但很多人不知道,肾脏还有个重要任务—守护骨头健康!尤其是得了肾衰竭的患者,随着肾病进展,骨头也会跟着遭殃,今天周婉奕医生带大家了解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肾性骨病。
什么是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全称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大家都知道,骨头的正常生长代谢与钙、磷、维生素D有密切关系,而钙、磷、维生素D的代谢又与肾脏密不可分。当肾功能下降,尤其是进入慢性肾脏病3期后,肾脏排出磷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磷升高;同时,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的能力减弱,影响钙的吸收,导致血钙降低。血钙降低又会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这一系列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的“四大面孔” 高转化骨病: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会“命令”破骨细胞过度活跃,大量“吃掉”骨组织,导致骨质吸收、骨小梁变细断裂,患者容易出现骨痛、骨折、骨骼畸形等,许多肾衰竭的患者随着病程延长身高会越来越矮,就是因为脊椎的一个个小椎体被压缩变短,严重的出现压缩性骨折,导致活动障碍。 低转化骨病:这种主要因为活性维生素D分泌减少,钙利用不足,骨矿化障碍,新形成的骨基质无法正常矿化变硬,软趴趴的。也可以表现为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与骨吸收都减少,骨骼变得脆弱,容易折断。有的患者稍微摔一跤就股骨骨折了,这在老年人里面很常见,甚至还有的患者打个喷嚏就肋骨骨折了。 混合性骨病:兼具高转化和低转化骨病的特点,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也更大。 软组织钙化:除了骨骼病变,过高的血磷还会与血钙结合,在血管、心脏瓣膜、关节周围等软组织处沉积,引发血管钙化、皮肤瘙痒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钙化防御、肢端缺血坏死等。心血管钙化会极大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增加死亡率。
肾性骨病的“警报”
早期肾性骨病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 骨骼疼痛:常见于腰部、髋部、腿、脚后跟等部位,活动或负重时加重,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骨骼畸形: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变形(如鸡胸、O型腿);成人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驼背,面部下颌骨宽大畸形,出现“狮面征”。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 骨折风险增加:轻微碰撞或日常活动就可能引发骨折,常见于下肢、肋骨、脊柱、手腕等部位。 皮肤瘙痒:顽固性皮肤瘙痒,或者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小结节。
怎么发现肾性骨病
对于诊断了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里复诊,医生一般会开具以下检查,用于评估肾性骨病: 1.血液检查:检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评估矿物质代谢紊乱情况。 2.影像学检查:X线可观察骨骼形态、密度变化,看骨头是否有变薄、变形;骨密度测定(如双能X线吸收法)能评估骨量丢失程度;骨活检则是诊断肾性骨病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得了肾性骨病,怎么治疗
肾性骨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多管齐下,最基础的就是要控制血磷、调节血钙、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充分的透析治疗对改善肾性骨病也有一定帮助。上述这些治疗措施都需要肾脏专科医生的指导。体育锻炼也非常重要,虽然不能直接治疗肾性骨病,但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肌肉力量增强了也会保护骨骼,减轻跌倒、骨折的风险。 肾性骨病虽然复杂难治,但只要我们早防早治,积极配合医生管理病情,就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守护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或身边的亲友患有慢性肾脏病,一定要重视肾性骨病的防治,别让这个“隐形杀手”悄悄损害健康!
|
急救电话:0813-120 预约挂号电话:0813-2401126、0813-2401026 投诉电话:2300337 联系电话(传真):0813-2201981 电子邮箱:zg_120@126.com
檀木林院区: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檀木林街19号 汇东院区: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大街400号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蜀ICP备13006683号-1Copyright © 2002-2025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自贡市急救中心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