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黄颖靓老师给大家汇报了近期的学习心得,通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治进展》的讲座,让科室的医护人员紧跟研究进展,在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诊治方面更加专业,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科普知识点。
痛风的真相与误区解析
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全球的痛风患病率约为0.1%~10%。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0.03%~10.47% 。许多人认为痛风只与饮食有关,实际上,痛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代谢异常和生活方式等。下面我们深入来学习一下几个常见痛风的误区吧!
认识误区一: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必治疗
短期内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HUA)诊断标准:正常嘌呤摄入的情况下,不同日连续两次血尿酸值:超过 420umol/L(7.0mg/d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长期高尿酸血症可直接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有些损伤是严重的、不可逆的,甚至是致死的。
认识误区二:痛时用药,不痛停药
那我们的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呢?
1.所有痛风患者:建议血尿酸<360umol/L。
2.痛风石患者:血尿酸<300umol/L有助于痛风石的溶解
3.痛风石患者:血尿酸<240umol/L将加速痛风石的溶解。
但不建议血尿酸水平<180umol/L
患者体会:300万岁!尿酸控制是关键。
认识误区三:惧怕药物副作用,拒绝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急性和慢性痛风的治疗。一般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合用。
该药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偶见转氨酶升高。静脉用药可出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当然治疗痛风还有非甾体类,糖皮质激素等。
那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呢?
1. 所有药物均可能有副作用,只是大小不同。
2. 药物副作用的大小与剂量有关。药物剂量越大,应用时间越长,副作用可能越大。
3. 一般药物的副作用均在机体可承受的范围,也就是说药物对机体的损伤,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修复,直到正常。
4. 药物副作用对机体的损伤和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损伤,孰轻孰重?应正确评估。
认识误区四:一旦确诊痛风,就要终生吃糠咽菜
饮食控制必不可少,但这也跟尿酸水平息息相关的!下面小编为大家罗列出了几种食物类型供大家参考。
结语
1.尿酸达标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关键。
2.降尿酸药物需要长期甚至终生使用。
3.单纯饮食控制,并不能预防和治疗痛风发作。
4.治疗痛风的药物虽有副作用,但其对机体的利远大于弊。
5.痛风并非单纯关节性疾病,尚可导致尿毒症等严重疾病。
6.降压、降脂、降糖药物中既有升尿酸药物,也有降尿酸药物。痛风患者合并上述疾病时,应合理选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