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甲周炎,你知道多少?

作者:张亚宁 时间:2025-06-29

一、什么是甲沟炎?

甲沟炎Paronychia)是指发生在指甲(或趾甲)周围组织,包括甲皱襞(指甲两侧和根部皮肤皱褶形成的沟槽)及其附近软组织的炎症或感染性疾病。它可发生在手指或脚趾,但脚趾(尤其大拇趾)更为常见。

核心问题:指甲与周围皮肤形成的“甲沟”这一天然屏障(主要是两侧甲皱襞)因各种原因受损,导致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入侵,引发局部炎症甚至化脓感染。

------

 二、为什么会得甲沟炎?病因与危险因素

甲沟炎的发生通常与皮肤屏障破坏和病原微生物侵入有关,具体原因可分为几类:

1. 外伤与物理刺激:

1)不当修剪指甲: 这是最常见原因。指甲修剪过短、过深,尤其是将两侧甲角剪成弧形或锐角,导致新长出的指甲边缘直接嵌入甲沟软组织内(即“嵌甲”),持续刺激引发炎症和感染。

2)拔倒刺、咬指甲: 直接撕扯或咬掉甲周皮肤的倒刺(逆剥),造成微小破损,为细菌打开门户。

3)鞋子挤压: 穿鞋过紧(尤其是尖头鞋、高跟鞋)、鞋子不合脚、运动过量或脚趾被踢伤/砸伤,导致脚趾甲长期受压或直接受损。

4)职业或习惯: 频繁美甲(化学刺激、器械损伤)、手部长期浸水(如家庭主妇、厨师、调酒师、游泳者、护士)或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破坏甲周皮肤保护层。

2. 病原微生物感染:

1)细菌感染: 是急性甲沟炎的主要原因。最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细菌通过微小破损侵入繁殖。
2)真菌感染: 酵母菌(如白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是慢性甲沟炎的常见原因,尤其在长期潮湿、浸渍的环境下易发。

3. 其他因素:

1) 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甲床发育不良、嵌甲、钩形甲等。
2)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力)、外周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状态(如HIV、化疗后),增加感染风险且愈合困难。
3) 已有皮肤病: 如湿疹累及甲周。

------

三、甲沟炎有哪些表现?症状与分期

甲沟炎的症状根据其类型(急性/慢性) 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1. 急性甲沟炎:

1)初期: 通常起病急(数小时至数天)。甲沟一侧或根部出现局限性红肿、疼痛,触痛明显,按压时疼痛加剧。指甲外观可能暂时正常。
2)进展期: 红肿范围扩大,可能蔓延至对侧甲沟甚至整个甲周。疼痛加剧,呈搏动性或持续性,影响日常活动(行走困难、手指不敢触碰)。可能出现局部皮温升高。
3)化脓期: 甲沟处形成脓肿,可见黄白色脓点,有波动感。脓液可能自行破溃流出,或向甲下蔓延形成甲下脓肿,导致指甲松动、漂浮、变色(如变黄、变绿)。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及淋巴结肿大。

2. 慢性甲沟炎:

1)病程迁延(数周至数月),反复发作。

2)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甲沟及周围组织呈慢性充血、肿胀,甲皱襞增厚、变硬,表面可能凹凸不平、脱屑、失去正常轮廓。

3) 疼痛通常为钝痛或按压痛,急性发作时可加重。

4 )甲沟处可有少量渗液(浆液性或脓性),但较少形成大脓肿。

5)长期炎症可导致甲板营养不良:出现变形(如嵴状隆起、沟纹)、变色(失去光泽、变浑浊、变黄)、变脆易碎、生长缓慢等。

6)可能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在甲沟处形成红色、柔软易出血的肉芽肿,突出于皮肤表面,影响指甲生长并加重不适。

------

四、甲沟炎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因和病程,常分为:

1. 急性细菌性甲沟炎: 最常见,由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骤,症状典型如上所述。

2. 慢性甲沟炎: 多与长期刺激(水、化学物)、过敏、真菌(尤其是念珠菌)感染或反复轻度创伤有关,病程迁延。

3嵌甲性甲沟炎: 主要由嵌甲引起,好发于大脚趾,是脚趾甲沟炎的最常见类型。

4. 真菌性(霉菌性)甲沟炎: 由真菌(皮肤癣菌、酵母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慢性,可伴有甲板增厚、变色等甲癣症状。

5. 化脓性指头炎(脓性指头炎): 当感染从甲沟向指(趾)腹深部蔓延,引起指(趾)端掌面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时,称为化脓性指头炎,疼痛极其剧烈。

------

五、如何治疗甲沟炎?

治疗原则是消除炎症/感染、解除病因、促进愈合、预防复发。方案取决于严重程度、类型和是否形成脓肿/肉芽肿。

1. 轻度/早期(无脓肿):

1)保守护理:

。清洁消毒: 每日用温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浸泡患指(趾)15-20分钟,数次/日。浸泡后彻底擦干,涂抹碘伏(聚维酮碘)或酒精消毒。

。外用药物: 消毒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夫西地酸乳膏)或抗真菌药膏(针对真菌性)。鱼石脂软膏外敷有助于消炎、消肿、促进局限化。

。 物理方法: 热敷(急性初期)或冷敷(剧痛时)可缓解不适。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分离嵌甲: 对于轻度嵌甲,可在嵌入的指甲边缘与皮肤之间小心垫入极少量无菌棉花或专用弹力管/塑料条,将指甲轻轻抬起,使其不再压迫刺激甲沟软组织。需每日更换并保持清洁。

2. 中度(红肿痛明显,或有少量脓液):

2 )在轻度护理基础上:

。引流: 若甲沟处有波动感或明确脓点,需由医生在局部消毒后,用尖刀或针头刺破脓肿壁,轻柔挤压排净脓液(严禁自行粗暴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口服药物: 若感染较重(如红肿扩散、疼痛剧烈、有全身症状),医生可能处方口服抗生素(针对细菌性)或抗真菌药(针对真菌性)。

3. 重度(脓肿形成、广泛感染、肉芽肿增生、保守无效):

3)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术: 对较大脓肿,需在局麻下在甲沟旁做纵行小切口,充分引流脓腔。

。拔甲术:

。部分拔甲: 适用于嵌甲严重或感染局限于一角。仅拔除嵌入或病变部分的指甲(约1/5-1/4),保留大部分健康指甲。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

。全甲拔除: 适用于感染累及整个甲下或全甲周。拔除整个指甲。创伤较大,恢复期长,且新甲可能畸形,复发率较高。

。甲母质部分切除术: 针对反复发作的嵌甲性甲沟炎。在拔除部分指甲的同时,彻底切除(烧灼、刮除、切除)该侧负责生长指甲的甲母质组织。这是防止该侧指甲再生、根治嵌甲复发的关键步骤。

。甲沟成形术: 通过手术修整、重建甲沟形态(如去除肉芽肿、部分切除增生的甲皱襞皮肤),使甲床与周围组织更匹配,减少复发。

4. 慢性甲沟炎治疗:

1)首要任务是避免刺激物(如严格防水、戴手套)。

2)长期外用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乳膏)和/或低效激素药膏(短期使用减轻炎症)。

3)严重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

4)肉芽肿增生明显者可考虑手术刮除或切除。

------

六、如何预防甲沟炎?

预防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有高危因素或曾患过甲沟炎的人:

1. 正确修剪指甲:

1)剪成平直状: 指甲(尤其脚趾甲)前端剪成一条直线,不要剪成弧形或圆形。

2)长度适中: 让指甲前端超出下方甲床(皮肤)边缘约1-2毫米(能看到一条窄窄的白色甲缘)。切勿修剪过短。

3)修平边缘: 用指甲锉将修剪后可能锐利的边缘轻轻磨平、磨光滑。不要用工具深入甲沟内掏挖。

2. 选择合适的鞋袜:

1)大小合脚: 鞋子长度、宽度、高度要足够,鞋头宽松(避免尖头鞋),确保脚趾有活动空间,不受挤压、摩擦。

2)材质透气: 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棉、羊毛、透气合成纤维),保持足部干爽。

3)场合适宜: 长时间行走或运动时穿合适的运动鞋/工作鞋,避免长期穿高跟鞋。

3. 保护甲周皮肤屏障:

1)不要咬指甲、撕倒刺: 如有倒刺,用锋利指甲刀齐根剪掉,勿撕扯。

2)避免长期浸水: 手部需频繁接触水或清洁剂时,佩戴防水手套(内衬棉手套吸汗更佳),工作后及时洗净擦干,涂抹护手霜保湿。

3)减少化学刺激和美甲频率: 避免接触强刺激性化学品。美甲勿过频,注意器械消毒。

4)保持清洁干燥: 勤洗手洗脚,尤其注意清洁指(趾)缝,洗后彻底擦干。

4. 及时处理微小损伤: 如甲周有微小刺伤、擦伤,立即用清水冲洗,碘伏消毒,保持干燥,观察有无感染迹象。

5. 管理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仔细检查足部(包括甲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七、重要注意事项

1)及早就医: 一旦发现甲沟红肿疼痛,尤其是指甲边缘嵌入肉里或出现脓点,应尽早就医。早期处理(如垫棉、外用药)效果好、痛苦少。拖延至化脓或肉芽肿形成,往往需要创伤更大的治疗。

2)避免自行处理: 严禁自行用不洁工具挑刺、挤压排脓或修剪嵌甲,极易加重感染或损伤。 

3)足部甲沟炎更需重视: 脚趾甲沟炎因环境(鞋袜包裹)、结构(大脚趾易受力)等因素,往往比手指甲沟炎更常见、更顽固、更易复发,需特别关注足部护理和鞋袜选择。

4)复发问题: 单纯拔甲(尤其全甲拔除)复发率较高。对于反复发作的嵌甲性甲沟炎,甲母质部分切除术、甲沟重建术是降低复发的有效方法。术后仍须坚持正确的指甲修剪和穿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