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飞的季节,你要照顾好自己

作者:彭雪峰 时间:2025-02-27

严冬即将过去,我们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复苏,嗡嗡的蜜蜂又将迎来它们飞舞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人不小心招蜂引蝶,被蜜蜂轻轻一吻。

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它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蜇人蜂有胡蜂、蜜蜂、蚁蜂、细腰蜂及丸蜂等。蜂蛰伤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头面部,颈部,手背和小腿,通常表现为蜇伤处红肿、灼热、水泡、皮疹、瘙痒、疼痛等。被蜂蜇伤后,是否需要拔出刺取决于蜂的种类。对于蜜蜂(Apis mellifera)来说,其毒刺通常会留在皮肤内,因此需要尽快拔出毒刺以减少毒液继续注入皮肤。拔出毒刺的方法包括使用胶布粘贴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如果毒刺还附有毒腺囊,则不能用镊子夹取,以免挤入毒液而使反应加重,可以用尖细的针头或刀尖挑出毒刺和毒腺囊。对于黄蜂(Vespidae)和马蜂(Polistes)等其他类型的蜂,它们的毒刺可以收回,因此通常不会在皮肤上留下刺,也就没有必要去寻找或拔出刺。总的来说,如果被蜜蜂蜇伤,应该尽快小心地拔出留在皮肤内的毒刺,以减少毒液的吸收和扩散。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蜂,由于它们不会在皮肤上留下毒刺,因此不需要拔刺。在处理蜂蜇伤时,还应注意伤口的清洁和适当的医疗处理,以防止感染和过敏反应。

蜂毒生物活性成分主要为异体蛋白质,进入人体后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出现过敏症状,常发生在蜂蜇后数分钟到几个小时内。局部表现为皮肤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率增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寒战、发热等。严重者(中毒性)全身症状可发生:急性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伤、急性心肌损伤等。

如果遇到蜂蜇伤首先需要淡定,避免奔跑,减少毒素入血,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被蜇伤的部位,以减少毒液的吸收。中和毒液,蜜蜂毒液呈酸性,可以用碱性物质如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来中和。将小苏打粉与水混合成糊状,涂抹在伤口上,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使用冰袋或冷敷包敷在伤口上,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注意不要直接将冰敷在皮肤上,以免造成冻伤。也可使用少量口服药止痛。避免抓挠伤口,以免引起感染。如果出现轻微的过敏反应,如瘙痒或皮疹,可以考虑使用非处方的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留意是否有严重的过敏反应迹象,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心跳加速等,这些可能是过敏性休克的征兆,需要立即拨打120就医。

温馨提示:为避免进一步激怒蜂群,应该迅速离开现场。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多个部位被蜇伤、症状持续恶化或有其他健康问题,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请记住,每个人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对蜂毒过敏,即使是轻微的蜇伤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