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与骨质疏松关系难分难解,为了这个关乎女性健康的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我院内分泌科黄世春主治医师与妇产科董华娟副主任医师联合制作科普视频《警惕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远离沉默的健康杀手》并荣获“2024全民骨力说-骨健康科普案例活动”人气创作者称号。今天两位专家将为您详细解读更年期与骨质疏松的关联及科学防治策略。
一、围绝经期:女性骨骼健康的“分水岭”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自然阶段,通常始于40岁左右。此阶段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月经永久停止。约90%的女性在45-55岁间经历绝经。这一时期的生理变化,尤其是雌激素锐减,会直接威胁骨骼健康。
二、雌激素下降:骨骼“守护盾”的崩塌
雌激素如同骨骼的“守护卫士”,具有三大核心作用:
促进钙吸收:增强肠道对钙质的摄取效率;
抑制骨破坏:压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吸收;
维持骨代谢平衡:协调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
更年期危机:雌激素水平断崖式下降后,骨骼失去保护屏障,骨吸收速度远超骨形成,骨密度以每年2%-3%的速度流失。绝经后5-7年内,骨量可骤降20%,骨折风险激增。
三、骨质疏松:无声的骨骼“窃贼”
骨质疏松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但以下信号需警惕:
隐匿表现:轻微腰背酸痛、易疲劳(骨量丢失≥12%);
形态改变:身高缩短(较年轻时降低3cm以上)、驼背畸形;
致命风险:轻微碰撞即引发脆性骨折(腕部、髋部、脊柱最常见)。
数据警示:50岁以上女性中,约1/3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20%。
四、五大防线:构筑骨骼健康堡垒
① 营养强化:钙与VD的“黄金搭档”
钙摄入:50岁以上女性每日需1000-1200mg(≈500ml牛奶+1盘深色绿叶菜);
维生素D:每日800-1000IU,可通过日晒(裸露四肢日晒30分钟/天)或补充剂获取。
② 科学运动:给骨骼“加压训练”
负重运动:快走、跳舞、爬楼梯(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抗阻训练:哑铃、弹力带(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跌倒风险)。
③ 定期筛查:骨密度检测不可少
高危人群:绝经后女性、低体重(BMI<18.5Kg/m2)、有骨折家族史者;
检测判断标准:绝经后女性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T值≤-2.5即可确诊。
④ 体重管理:减重不减“骨”
避免极端节食,保证蛋白质(每日1.2g/kg体重)和钙摄入;
健康膳食模式(蔬菜水果、鸡蛋和淡水鱼摄入高):有助降低58%髋部骨折风险
⑤ 戒除伤骨习惯
戒烟(尼古丁抑制钙吸收)、限酒(每日酒精<15g)、少喝浓茶咖啡(影响钙利用)。
五、医学干预:何时需要药物“护航”?
1. 绝经激素治疗(MHT)
黄金时机:60岁以下或绝经10年内女性(一级预防骨丢失);
核心获益:骨密度提升30%-50%,降低椎体骨折风险40%;
风险评估:需专科医生综合评估血栓、乳腺癌等风险,个体化制定方案。
2. 骨吸收抑制剂
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每周一次口服,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地舒单抗(RANKL抑制剂):半年一次皮下注射,强效延缓骨流失。
3. 基础补充方案
钙剂:碳酸钙/柠檬酸钙(餐后服用,分次补充);
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促进钙吸收,改善肌力(降低跌倒风险)。
结语
更年期是女性骨骼健康的“分水岭”,但绝非无法跨越的鸿沟。通过科学认知、主动筛查和综合管理,每位女性都能打赢这场“骨量保卫战”。建议40岁后建立骨健康档案,每年监测骨密度,让骨骼与岁月共舞,优雅老去。
专家提醒:骨质疏松可防可治,切莫等到骨折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