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始建于2010年,2013年8月投入试运行,2014年6月正式成立。科室位于我院汇东医院综合楼一层,建筑面积约900m2。现有医技护人员11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技师1名,技士3名,主管护师1名。四川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和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基地。从2013年起,承担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自贡基地班的《核医学》理论教学;从2015年起,承担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医学》理论教学。
科室配有美国GE公司提供的多功能SPECT/CT机一套,可用于人体多器官放射性核素的功能、血流、代谢显像检查,尤其是全身骨显像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肾动态显像及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评价双肾及分肾功能、甲亢和甲状腺炎的诊断与鉴别、心肌缺血与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科室新近安装了由我国上海联影公司自主研发的目前全球市售最高环数探测器(96环)的、型号为uMI510的PET/CT一台,是目前最精尖的影像检查设备之一。它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和治疗后随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被医学界广泛认可。另外,它还在鉴定心肌细胞活性和神经、精神疾病方面的研究具有独到的临床应用价值。
科室还配备有一套全自动放射性核素分药仪及甲状腺功能测量仪用于131I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使患者接受更加准确的治疗剂量,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害。
核医学科多功能SPECT/CT常用检查项目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简介
全身骨显像:是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它可以较X线平片或CT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转移灶,且可以发现CT及MRI等检查范围以外的病灶。还可用于原发骨肿瘤的诊断,细小骨折、隐匿性骨折、应力性骨折的诊断,骨移植的随访监测,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等。该检查要求患者平躺约20-40分钟且尽量保持体位不动,无绝对禁忌症。注射药物后需等待2-3小时后再检查,等待期间多饮水、多排小便,可促进药物代谢和排泄,减少药物在软组织内滞留,提高显像质量。
肾动态显像与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肾动态显像可判断肾实质功能,对移植肾进行监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总肾和分肾功能比较敏感的指标。GFR的随访能早期发现肾小球功能的异常变化,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选择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及监测移植肾功能的客观指标。该检查需提前30分钟饮水约500毫升,床旁“弹丸”注射药物,检查过程约30分钟。
甲状腺显像:可用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的判定、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还用于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可估算甲状腺重量,用于计算131I治疗甲亢时的给药剂量。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131I显像。
甲状旁腺显像: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术前定位、异位甲状旁腺的诊断。无明确禁忌症。一般采用双时相显像法,检查过程约2-3小时。
心肌显像:负荷+静息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对冠心病的预测、冠心病治疗效果评价、指导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价值。怀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禁用负荷显像。鉴别诊断心肌缺血和梗死需负荷显像与静息显像相结合。该检查要求病人空腹,注射显像剂后30分钟食用脂餐(如饮牛奶、炒鸡蛋等)加速药物在肝胆及胃肠道的排泄、减少干扰,1.5-2小时后进行检查。
脑血流灌注显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脑显像方法之一,用于脑血管性疾病、癫痫、痴呆和精神性疾病等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检查前及检查时患者需用耳麦、眼置封闭视、听。
消化系统:可用于胃肠道出血显像、异位胃黏膜显像等。本法可作为各种原因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灵敏、准确且便于动态观察等特点,检查前患者应停用止血药,以免造成假阴性。异位胃黏膜显像是目前诊断梅克尔憩室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检查前患者应禁食4小时以上,且禁用过氯酸钾、水合氯醛、阿托品等药物。
核医学科PET/CT应用
肿瘤方面: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肿瘤治疗的疗效监测与疗效评价;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肿瘤术后反应与残留、复发的鉴别;指导放疗计划的制定和选择有价值的活检部位;肿瘤原发灶的寻找等。检查当日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放松和镇静,禁食4-6小时,禁饮含糖饮料,禁用含葡萄糖的液体静脉输液,血糖应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原则上应低于11.1mmol/L)。
心肌代谢显像:是目前公认的判断心肌细胞活性的“金标准”,鉴别诊断“冬眠”、“顿抑”心肌与梗死心肌,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术患者的选择提供依据,也可预测冠心病事件、疗效评估及预后提供帮助。检查前患者应禁食6小时以上,注射药物前1小时口服50-75g葡萄糖,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癫痫灶的定位;早老性痴呆等的诊断;恶性肿瘤的分级、分期及治疗后疗效评估等。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
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具有安全、有效、快速、方便、不易复发等特点,避免了潜在的手术并发症和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及疗程长等缺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患者的首选方法。
放射性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不但能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还能同时清存留在残留甲状腺组织内的病灶和转移灶,在目前综合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必要手段之一。
89Sr治疗转移性骨肿瘤
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往往会产生难以忍受的骨痛,常规止痛药亦不能控制。89Sr用于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能有效缓解骨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专家介绍
颜文贤 毕业于四川卫生管理干部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专学历(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大学本科在读),主治医师。现任核医学科主任,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影像系核医学与放射治疗教研室主任,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二届核医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从事医学影像诊疗工作二十余年,擅长普通放射、CT、SPECT/CT、PET/CT的诊断,研究方向为核医学诊断与放射性核素治疗。
梁纯之 副主任医师,从事核医学工作三十余载,具有丰富的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经验,擅长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和分化型甲癌、以及锶-89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经治人员超万例,在省内核医学界享有较高声誉。每周1~5(节假日除外)在核医学科均设有专家专科门诊。
李燕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现任核医学科教学组长,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核医学教研室秘书。从事医学影像工作14年,擅长普通放射、SPECT/CT、PET/CT的诊断,研究方向为核医学诊断与放射性核素治疗。
友情提示:我科显像检查每周1—5开展(节假日除外),需提前预约。放射性核素治疗需由核医学科专家进行诊断后再预约治疗。
感谢您的支持!祝您健康!如有疑问,欢迎垂询。
电话:科室0813-8219083(7120),汪毅13778525638(6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