擤鼻涕是感冒、鼻炎或鼻窦炎患者常见的日常动作,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错误的擤鼻涕方式可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甚至引发中耳炎、耳闷胀感或听力下降等问题。作为耳鼻喉科医生,我经常接诊因擤鼻涕不当导致耳部不适的患者。本文将科普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并解释错误方式为何会伤耳。
为什么错误的擤鼻涕方式会伤耳朵?
鼻腔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连,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压力,并引流中耳分泌物。当我们用力擤鼻涕时,鼻腔内压力骤增,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细菌或病毒逆流至中耳。
如果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会使鼻腔内带有病菌的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增加急性中耳炎的风险,尤其是儿童,因其咽鼓管较短且平直,更易感染。
2.鼓膜损伤或耳闷胀感
过度用力擤鼻涕可能导致鼓膜内外压力不平衡,出现耳闷、耳鸣,甚至鼓膜穿孔。
3.鼻窦炎加重。
错误的擤鼻涕方式可能使鼻腔分泌物被压入鼻窦,加重鼻窦感染。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为了避免耳朵受伤,建议采用以下科学方式擤鼻涕:
1.单侧交替擤鼻。
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而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再换边操作。
2.控制力度,避免用力过猛。
擤鼻涕时不宜过度用力,尤其是感冒或鼻塞严重时,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待分泌物软化后再轻柔擤出。
3.用纸巾而非手指堵鼻。
直接用手指捏鼻子可能增加局部压力,建议用柔软纸巾轻压鼻孔边缘擤鼻。
4.吞咽或打哈欠缓解耳压
擤鼻涕后若出现耳闷,可做吞咽动作或打哈欠,帮助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压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婴幼儿不会擤鼻涕,家长可用吸鼻器辅助清理。
鼻炎/鼻窦炎患者:避免频繁擤鼻,可配合医生建议使用鼻喷激素或抗组胺药减少分泌物。
感冒期间:多喝水、保持空气湿润,减少鼻腔干燥和分泌物黏稠。
总结:
擤鼻涕虽是小事,但方式错误可能引发中耳炎、耳闷甚至听力损伤。记住“单侧、轻柔、不用力”的原则,并注意鼻腔护理。若擤鼻涕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