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不容忽视的高温危机

作者:杨颖 时间:2025-06-18

近期气温骤升,早晚温差较大,我在儿科门诊坐诊时常常接诊一些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孩子,主要疼痛部位为双侧或单侧太阳穴部位。详细询问病史后我发现了他们的一些共同点:起病急,当天都上过体育课,并且在日晒下进行过跑步等运动。联想到马上要到夏至了,室外温度可能已达到35度以上,那么这些症状会不会与中暑有关呢?

热射病是中暑的一种严重类型,预防大于治疗。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现在就让我带着各位家长们来了解了解吧。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病。儿童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更容易受到热射病的侵袭。儿童的体温调节机制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汗腺发育不完善:儿童的汗腺数量相对较少,且出汗率较低,导致散热能力不足。

2.体表面积与体重比大:儿童的体表面积相对于体重较大,更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3.活动量大:儿童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时,容易忽视自身的身体状况,导致热量积累。

热射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1.高热:核心体温超过40℃,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

2.中枢神经系统: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

3.皮肤变化:皮肤可能呈现潮红、干燥或出汗减少。

4.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症状。

5.呼吸系统:如呼吸急促或呼吸衰竭。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立即将孩子转移到阴凉处,使用冷水擦浴、冰敷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然后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另外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抽搐、昏迷等进行相应的治疗。

热射病预防大于治疗,预防热射病的关键在于避免儿童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这里给各位家长总结几个预防措施:

1.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通常是中午12点至下午15点)安排户外活动。

2.保持充足水分:确保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3.穿着适当衣物: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有助于散热。

4.加强监管及宣教:家长和教师应加强对儿童的监管,确保他们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如果家长不在身边,应告诉孩子一旦觉得身体不舒服,应大胆地向身边的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